13773260066
一般的彎管機如何進行自檢
我國的彎管機加工工藝,從青銅器時代開始萌芽的,并逐漸形成和發展。從殷商到春秋時期已經有了相當發達的青銅冶鑄業出現了各種青銅工具,如:青銅刀、青銅銼、青銅鋸等等。鐵質工具的出現,表明金屬切削加工進入了一新的階段。有記載表明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經有了旋轉的琢玉工具,這也就是金屬切削機床的前身。70年代在河北滿城一號漢墓出土的五銖錢,其外圓上有經過車削的痕跡,刀花均勻,切削振動(垂直振動輸送機)波紋清晰,橢圓度很小。同時有出土文物與甲骨文記錄表明,這個時期的生產的青銅工具和生活工具,在制造過程中大都要經過切削加工或研磨。我國的冶鑄技術比西歐早一千多年。滲碳、淬火、和煉鋼技術的發明,為制造堅硬鋒利的工具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有可能將五銖錢穿在方軸上然后裝夾在木質的車床上,用手拿著工具進行切削。
由于采用反變形法彎制的彎頭,特別是滾輪反變形,其起彎點有1/4圓殘余變形留在管端直段,終彎點有1/4圓殘余變形留在管子中間直段上(見圖12),難于用量角器在管子上劃出圓弧與直線段的明確分界點,因此允許用對照大樣檢查管端及中段長度誤差,批量生產后要經常抽查上述項目,及時調整彎管機及模具。變形不大的可以用量角器找到起彎點的彎管,應該用量角器確定直段長度。在彎管機制首件產品后,必須放大樣檢查各段偏移、直段長,用量角器測量各彎頭角度公差,用游標卡尺測量橢圓度、測平面度,φ60以下受熱面管還要作通球檢查,全部符合JB/T 1611標準后,方可投入批量生產。